國文/每周練寫作 重審題

*********【Youtube頻道】*********

想取得更多實用的公職國考備考策略嗎?現在就點擊下方的訂閱按鈕,參與備考教練團隊Youtube官方頻道,透過系統化備考策略影片,輕鬆提升自己的備考實力!
咱們系統式備考策略影片中見。

*********【Youtube頻道】*********

(不知如何開始準備公職國考,👉可以點擊這裡了解準備公職國考0~1攻略 )

2011/01/10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100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1月27日、28日考試;本報今天起一連五天,分考科推出學測考前衝刺系列專題,協助考生在考前幾天,善用時間、抓住要訣,做最後衝刺,成功搶得高分。

大學學測第一科考國文,補教老師陳興表示,近年國文題型多元,例如文意判別、閱讀測驗、文體分類、近體詩填空,散文新詩重組等;而報章新聞,科普文字,廣告文案、流行歌曲,甚至大陸作家也都在考題範圍內,考驗考生的推理和理解能力。建議考生,考前最後衝刺時,應以理解活用為重,不要偏重死背資料。

例如,準備繁雜的字音字形,不易出錯的就帶過,不冷僻卻被大家讀錯的就有命題的價值,如「庾」澄慶,應該讀第三聲ㄩˇ;文言文裡的特殊讀音也應注意,修「葺」,讀ㄑㄧˋ

另外,文體分類判別是考生最感頭疼的,陳興提醒考生,先建立一個中國文學發展的大架構,有了文體演進的先後時間概念,再注意個別文體的特質。,如果沒有正確的時間架構,考綜合比較題型就容易失分。重要的歷史人物,文學家史學家也是重點,作者生平,姓氏字號,文學特質與表現,重要經歷如政績、貶放、下獄、著作等都是判斷人物的重要根據。最後衝刺階段可再多留意。

語文表達是學測考題的重頭戲,占分比例和測驗題是1比1。陳興建議考生,每天抽15-20分鐘練習寫短文、或翻譯一段文言文課文、寫200-300字的詩文賞析,寫一段新聞評論,練習最近5年的語文表達考題,考前練習寫正式的600百字長文,要在50分鐘以內完成。

師大附中國文老師林麗雲表示,測驗題必看A級共同選文,字義、句意語法、文章主旨、各家思想等大多取材自A級共同選文與論孟選讀,課外題目(包含非選)往往也是課內的延伸,考前需精讀A級文章。

每周試寫一篇也很要,考生要練習在5分鐘內審題、取材、構思、寫大綱細目。林麗雲也說,收集相關題目、素材、佳句名言很重要,歷屆學測指考或要考生敘述個人經驗,或探討社會角色、關懷自然環境。考生可根據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主題,收集相關題目、素材、佳句名言。例如談人與人關係,有「友善」、「包容」、「寬恕」、「欣賞與忌妒」、「了解與偏見」等。

此外,提煉經驗中值得大書特書的材料,考前泛覽現代文學,嘗試選取他人的素材寫作,培養良好的語感,也都是考前衝刺的重要方法。

考試時也有撇步,陳興建議,面對新詩散文重組題型,考生應從文意邏輯,時間先後、句型或修辭法入手解題。至於閱讀測驗,遇到看不太懂的文句不要停下來,往後看、或看看這一節選的段落出自哪一篇文章,從文題來判斷作者可能要表達的意思。也可先看選項敘述,有助快速掌握文章要點。

陳興也提醒考生,字體筆劃要清楚,試卷要乾淨工整;寫600字以上的作文,一定要審題,題目的表面意義之外還有深層意義,例如題目如果是「眼」,肉眼只是表面意義,還有心靈之眼、眼光氣度是更高層的眼。

 

 



走在大範圍備考旅程上,遭遇遲遲無法解決的備考問題與阻礙嗎?總覺得自己離上榜很遙遠嗎?不妨借力備考教練團隊,讓備考教練團隊帶著你來準備考試!
備考教練團隊自2016開創系統式備考策略、戰略、戰術與戰法,而該套體系已協助不少考生通過公職國考(初等、普考、高考、地特、農會、台電、漢翔、證照考試、教甄等),想要突破備考現狀的你,請立刻點擊下方網址,讓備考教練團隊協助你來備考模式健診、改變備考模式、成績提升、接近上榜,最終拿下考試!

【✍情形一】

目前國家考試成績距離上榜只有1/4差距,但經過一年的拼搏,仍未突破門檻。不想再讓落榜來敲門嗎?立即點擊下方連結,了解如何透過落榜後逆轉勝的備考策略,在短短180天內征服考試!

點擊這裡索取秘密攻略讓自己半年內拿下考試

【✍情形二】

辛苦奮鬥,國考成績仍距離上榜仍有1/2差距嗎?別灰心!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獲得極少人知道的備考秘訣,讓備考教練團隊在90天內協助你掌握備考策略,往上榜邁進!

距離上榜還有1/2的差距,點擊這裡了解如何準備公職國考

【✍情形三】

已購買相關備考資料,卻毫無頭緒,不知如何著手!還沒踏上考場前,請立即點擊下方按鈕或掃描條碼,加入備考教練團隊的官方LINE,向我們備考教練團隊傾訴目前遇到的問題,讓我們協助你展開備考之旅。

【點擊下方加入好友按鈕加入備考教練團隊的官方LINE】
加入好友


讓備考教練團隊為你進行備考健診,
找出備考盲點
協助你順利展開公職國考備考起手式!
歡迎透過臉書臉言框留下你的看法與想要討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