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腦神經的化學成分差異不大,但為何不同物種表現方式卻天差地別?最近有個研究,也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依據《細胞—幹細胞》期刊一篇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神經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他們把人類腦中星狀細胞中的一種亞型細胞glial(神經膠細胞,glial原意是指「膠水」)植入大鼠腦中,發現這些老鼠的神經活動方式出現變化。
這研究的原意是想知道人類的腦細胞能否改變其它動物的大腦功能,包括記憶及學習能力。
研究結果發現,被植入glial的老鼠,腦波傳遞速度比其它同類的老鼠還快,而且傳遞模式類似人腦組織。另一個發現是,被植入人類神經膠細胞的老鼠,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能力,比同輩老鼠都來得優秀,例如在迷宮找到出口的時間較短等。
研究人員指出,從實驗結果證明,老鼠神經網絡的可塑性和學習能力,會因外來的人類腦細胞而優化。據此推論,人類神經膠細胞極可能在智能及認知處理過程扮演重要角色,未來也許可以透過對神經膠細胞的更多了解,找到治療神經障礙等疾病的新方法。
星形膠質細胞,又稱星狀細胞(astrocyte),是人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細胞,因為數眾多,以前還以為它沒多大用處,可能只是腦及脊髓的補充物,但近幾年已陸續發現它在腦中有許多功能,尤其是中樞神失調問題(如頭痛或失智)具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陸續從各類星狀細胞發現,它們不只肩負基本的環境維持任務,如調控血流、吸收互動神經元製造出來的過量化學物質、控制血腦屏障,也就是將危險物質阻絕在腦外。
更近期的研究認為,星狀細胞數量多到應該不只是擔任過濾器,它們可能在人類智能也扮演某種角色。有研究人員提到,若無星狀細胞,神經元將無法作用,因為星狀細胞將整個神經細胞包起來保護;它們幾乎參與了腦中的各種功能或失調。
資料來源/cell stem-cell